智慧教育的“器”与“道”

被引:11
作者
安涛 [1 ]
李艺 [2 ]
机构
[1]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智慧教育; 智慧技术; 审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智慧教育"实质在于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移动技术等智慧技术构造智能化教育环境和平台,其所谓的"智慧"实质上是技术的智能化。在智慧教育发展的器物层面上,不仅注重智慧教育环境的搭建,还应创设技术教育应用的"上手"状态。同时,智慧教育还应践行艺术化审美的发展之道,它为学生通向自由之境搭建了一座更畅通的桥梁。智慧教育发展需要技术之"器"与审美之"道"的融合,这对于推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智慧教育环境的系统模型设计 [J].
赵秋锦 ;
杨现民 ;
王帆 .
现代教育技术, 2014, 24 (10) :12-18
[2]   信息技术哲学的兴起 [J].
肖峰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4, 31 (03) :45-52
[3]   教育技术存在之解析 [J].
安涛 ;
高欣峰 ;
李远航 .
电化教育研究, 2010, (11) :19-23
[4]   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 [J].
李德仁 ;
龚健雅 ;
邵振峰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0, (02) :127-132+253
[5]   “由技至道”——中国传统的技术哲学理念 [J].
王前 .
哲学研究, 2005, (12) :84-89
[6]   走向智慧教育 [J].
宋孝忠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5, (02) :24-26
[7]   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 [J].
田慧生 .
教育研究, 2005, (02) :50-57
[8]   论技术的社会形成 [J].
肖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6) :68-77+205
[9]  
演讲与论文集[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德) 海德格尔 (Heidegger, 2005
[10]  
人文科学的逻辑[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德)恩斯特·卡西尔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