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平衡框架及在我国政策分析中的适用性:基于政策范式

被引:24
作者
孙欢
机构
[1]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间断平衡框架; 政策变迁; 政策议定场所; 政策范式; 政策总体性目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间断平衡框架因融合了渐进与变革两种政策变迁状态而被认为是对渐进主义理论的重大超越。该框架认为,注意力状态及其信息处理模式是政策选择和变化的基础,而政策变迁状态取决于问题界定与制度结构之间的互动。在政策变迁过程中,子系统政治的负反馈作用使得政策处于垄断状态,宏观政治的正反馈作用促使政策垄断崩溃。政策变迁存在长期渐进均衡和短期重大间断两种政策变迁状态。但在我国缺乏子系统政治与宏观政治这一制度基础的特定的政策环境中,利用政策议定场所的变化来界定间断与平衡存在很大不适用性。因此,借鉴霍尔的"政策范式"概念,本文认为政策变迁状态取决于政策总体性目标:政策总体性目标变化反映政策间断式变迁,政策工具及其水平设置变化反应政策均衡性变迁。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基于中国背景对间断平衡框架作出一定的修正和本土化说明。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2+126 +12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   间断——均衡模型:中央“一号文件”农业政策变迁的一种分析框架 [J].
陈伟 ;
高力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 17 (02) :104-107
[3]   焦点事件冲击下我国公共政策的间断式变迁 [J].
蒋俊杰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2) :68-76
[4]  
从理论上认识间断性与持续性的政策变迁:比较视角下的烟草控制政策[J]. 唐利·T.斯都德勒,保罗·卡尔尼,王冬芳,崔玲,吕守军.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 2015(01)
[6]   西方政策过程理论的最新进展、趋势与启示 [J].
何华兵 ;
万玲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1, (05) :35-43+125
[8]  
美国政治中的议程与不稳定性[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鲍姆加特纳 (Baumgautner, 2011
[9]  
再思民主政治中的决策制定[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琼斯, 2010
[10]  
中国人口政策60年[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田雪原,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