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13
作者
李萍
阮平南
不详
机构
[1]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假冒伪劣商品; 非对称信息; 经济效率;
D O I
10.13902/j.cnki.syyj.2003.05.003
中图分类号
F203.9 [工商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摘要
在我国,假冒伪劣商品大量充斥市场,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的经济利益、破坏资源配置,而且降低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假冒伪劣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现象。滋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假冒伪劣问题存在两大经济危害——逆向选择和资源配置低效,即次品如何将良品驱逐出市场造成市场失灵以及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分配的效率低下,所以有必要在分析原因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打假防治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体制转轨时期我国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机制 [J].
李洪军 .
北京社会科学, 2000, (02) :22-30
[2]   从信息经济学看当前假冒伪劣现象 [J].
周黎安 ;
崔兆鸣 ;
周为 ;
崔为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3) :29-35
[3]  
西方经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黎诣远主编, 1999
[4]  
信息经济学原理[M].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谢康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