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抗灾能力的矿渣型泥石流风险评价方法——以小秦岭金矿区为例

被引:6
作者
陈华清 [1 ,2 ,3 ]
杨敏 [1 ]
张江华 [1 ,2 ,3 ]
何芳 [1 ,2 ,3 ]
乔冈 [1 ,2 ,3 ]
刘瑞平 [1 ,2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2] 国土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3] 国土资源部陕西潼关矿山地质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关键词
抗灾能力; 泥石流风险评价; 矿渣型泥石流; 小秦岭金矿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考虑到近年来国家对小秦岭金矿区矿山泥石流防治工程投入、山区居民抗灾意识逐步增强等实际情况,从承灾体抗灾能力对风险的减弱作用出发,尝试提出了矿渣型泥石流抗灾能力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泥石流风险评价模型中。抗灾能力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所有支沟的泥石流抗灾指数普遍不高,抵御泥石流风险的能力不强。风险评价结果显示,18条支沟中仅有东桐峪的北沟泥石流风险性高,其余均为中等风险级别。这一结果低于传统泥石流风险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是区域内泥石流沟谷中承灾体主动或被动抵抗泥石流危害能力的体现。
引用
收藏
页码:2009 / 20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泥石流风险区划方法及其应用——以四川西部地区为例 [J].
刘希林 ;
陈宜娟 .
地理科学, 2010, 30 (04) :558-565
[2]   矿山泥石流特点及其防灾减灾对策 [J].
徐友宁 ;
何芳 ;
张江华 ;
陈华清 ;
徐冬寅 ;
杨敏 ;
乔彦军 .
山地学报, 2010, (04) :463-469
[3]   基于人工模拟试验的小秦岭金矿区矿渣型泥石流起动研究 [J].
徐友宁 ;
曹琰波 ;
张江华 ;
陈华清 ;
杨敏 ;
王显炜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07) :1388-1395
[4]   小秦岭大湖峪矿渣型泥石流的物源特征及其危险度评价 [J].
陈华清 ;
徐友宁 ;
张江华 ;
何芳 ;
刘向东 ;
曹琰波 .
地质通报, 2008, (08) :1292-1298
[5]   西北地区矿山泥石流及分布特征 [J].
徐友宁 ;
何芳 ;
陈华清 .
山地学报, 2007, (06) :729-736
[6]   区域泥石流灾害的定量风险分析 [J].
丁继新 ;
杨志法 ;
尚彦军 ;
牛玉强 ;
刘永 .
岩土力学, 2006, (07) :1071-1076
[7]   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及其成因 [J].
谢洪 ;
钟敦伦 ;
韦方强 ;
李泳 ;
马东涛 ;
杨坤 .
山地学报 , 2006, (01) :79-87
[8]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J].
铁永波 ;
唐川 .
城市问题, 2005, (06) :78-81
[9]   泥石流易损度评价 [J].
刘希林 ;
莫多闻 .
地理研究, 2002, (05) :569-577
[10]   基于GIS技术的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 [J].
唐川 ;
朱大奎 .
地理科学, 2002, (03) :3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