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可能性理论之否定

被引:9
作者
龙长海
机构
[1] 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心理责任论; 规范责任论; 犯罪动机;
D O I
10.13893/j.cnki.bffx.2010.02.013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期待可能性理论同规范责任论相适应,同我国通说的心理责任论并不相容;因我国尚未形成特有的罪过理论,加之传统刑法文化的遗失,才致使期待可能性理论备受关注;在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用期待可能性理论解决的问题,完全可以在犯罪动机的范畴内解决。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六事集.[M].许章润; 著.法律出版社.2008,
[2]  
中国与俄罗斯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M].何秉松; (俄罗斯) 科米萨罗夫; (俄罗斯) 科罗别耶夫;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8,
[3]  
刑法总论问题思考.[M].黎宏;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  
刑法学.[M].马克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外国刑法纲要.[M].张明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  
刑法教科书.[M].何秉松主编;裴广川等著;.中国法制出版社.1993,
[7]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梳理 [J].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09, 31 (01) :60-77
[9]   期待可能性的刑法实践批评 [J].
杨兴培 .
东方法学, 2008, (04) :57-62
[10]   期待可能性问题研究 [J].
陈兴良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6, (03) :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