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自相关性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推进

被引:29
作者
张安驰 [1 ]
范从来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2]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城市群; 经济路径; 空间自相关性;
D O I
10.13891/j.cnki.mer.2019.08.004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运用Moran I指数法对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期内长三角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呈现2002-2008年上升、2009-2013年下降、2014-2017年再上升的规律。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东强西弱特征明显,上海大都市圈内城市基本为"高-高"类型,南京为唯一属于"高-低"类型的城市,安徽、苏北城市多数属于"低-低"类型,苏中地区逐渐从"低-高"转变为"高-高"类型,浙南地区整体从"高-高"转变为"低-高"类型。进一步通过条件收敛动态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2002-2017年间长三角41个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推进情况。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的经济联系存在强、弱、强三个阶段。上海大都市圈内部一体化发展程度明显好于以南京为首的长三角西部都市圈。要将上海的经济能量通过南京等中心城市辐射至长三角西部地区,应依托长江以南路径与通泰扬构成的长江以北新路径,打造长三角西部增长极,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推进。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J].
丁博 ;
曹希广 ;
邓敏 ;
奚君羊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9, 34 (02) :116-127
[2]   高质量投资的区域异质性:经验证据与政策建议 [J].
王士香 ;
董直庆 .
学习与实践, 2019, (02) :5-12
[3]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演进:经验总结与发展趋向 [J].
张学良 ;
林永然 ;
孟美侠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3 (01) :138-147
[4]   方言多样性与市场一体化:基于城市圈的视角 [J].
丁从明 ;
吉振霖 ;
雷雨 ;
梁甄桥 .
经济研究, 2018, 53 (11) :148-164
[5]   高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研究 [J].
石林 ;
傅鹏 ;
李柳勇 .
上海经济研究, 2018, (01) :53-62+83
[6]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资本存量测度 [J].
刘常青 ;
李磊 ;
卫平 .
城市问题, 2017, (10) :67-72
[7]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东亚经济增长——基于经济收敛效应的解析 [J].
宣昌勇 ;
张纪凤 .
江海学刊, 2017, (04) :74-80
[8]   资本流动与区域创新的动态空间收敛 [J].
王钺 ;
白俊红 .
管理学报, 2016, 13 (09) :1374-1382
[9]   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J].
潘文卿 .
经济研究, 2012, 47 (01) :54-65
[10]   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 [J].
刘生龙 ;
胡鞍钢 .
经济研究, 2011, 46 (03) :7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