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中政党因素的缺位及其修正

被引:10
作者
高奇琦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2]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政党; 公共协商; 共识民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5 [政党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中公共协商的主体是公民及其社团,这种理论倾向导致了政党因素在协商民主论争中的缺席。然而,公共协商与政治决策之间的非连续性和断裂性,要求公共协商在政治决策领域寻找合适且有力的政治代议者,这就为政党因素在协商民主理论中的重新出场创造了机会。因而,探讨协商民主中的政党因素实为必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党内协商民主与党内和谐的互动 [J].
张书林 .
社会科学, 2007, (04) :72-77
[2]  
民主与差异[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美) 本哈比, 2009
[3]  
美国民主的未来[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美) 里布, 2009
[4]  
协商民主论争[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美) 菲什金, 2009
[5]  
协商民主[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美) 埃尔斯特, 2009
[6]  
审议民主[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谈火生等, 2007
[7]  
民主与分歧[M]. 东方出版社 , (美) 汤普森, 2007
[8]  
政党与政府[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法)让·布隆代尔(JeanBlondel), 2006
[9]  
民主的模式[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利普哈特, 2006
[10]  
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英) 登特里维斯,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