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M模型的北京制造业区位因子的影响分析

被引:27
作者
楚波
梁进社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
制造业; 北京; 区位; OPM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北京1996年和2001年两次基本单位普查等数据,本文采用OPM模型和GIS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期间北京制造业区位因子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北京制造业企业整体呈现出郊区化发展态势,且这一进程仍在继续;各主要区位因子对企业择址影响不尽相同——训练有素的劳动者的分布作用尤为突出;就企业而言,外资企业初期为规避风险倾向于城区,而后期为降低成本倾向于郊区,但规模变量似乎不重要;市场指向性强的行业偏好城区,资源型产业偏好郊区,技术密集型产业偏好高素质劳动力“供应地”集中的城区;集聚经济推动制造业企业往郊县的工业园区集中;保护生态的政策使得企业更易选择在环境管制较少的地区发展,而交通运输的便利提高了企业城区择址的几率。
引用
收藏
页码:723 / 73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北京的城市扩展和空间依存发展——基于劳瑞模型的分析 [J].
梁进社 ;
楚波 .
城市规划, 2005, (06) :9-14+32
[2]   北京国际大都市建设与工业发展战略 [J].
魏后凯 .
经济研究参考, 2005, (24) :13-26
[3]   北京市外资制造企业的区位分析 [J].
贺灿飞 ;
梁进社 ;
张华 .
地理学报, 2005, (01) :122-130
[4]   北京产业发展与布局解析 [J].
崔承印 .
北京规划建设, 2005, (01) :58-59
[5]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探析 [J].
张文忠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1) :94-102
[6]   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研究 [J].
李国平 ;
卢明华 .
地理研究, 2002, (02) :228-238
[7]   上海市工业布局调整初探 [J].
曾刚 .
地理研究, 2001, (03) :330-337
[8]   大城市服务业区位理论及其实证研究 [J].
张文忠 .
地理研究, 1999, (03) :273-281
[9]   北京工业结构与用地布局调整之我见 [J].
于彤舟 .
北京规划建设, 1999, (03) :48-50
[10]  
地理和贸易[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