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的角度重新评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被引:4
作者
陈晓律
机构
[1] 南京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现代化; 集体主义;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06.02.007
中图分类号
D18 [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56年4月~)];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3 ; 0307 ;
摘要
10月革命后苏联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现代发展的一种特殊模式。一个国家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条件下,依靠自身的力量在不到20年的期间内建立了现代的工业和国防力量,其发展速度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从历史的角度看,中俄两国都在这一巨大的变迁中获得了独立自主从事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建立了一个基本完整的现代工业和科研体系,奠定了两大民族现代化的基础,并帮助其他一些国家摆脱了被西方强国边缘化的命运。苏联和中国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其重要因素之一是其独特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轻易否定这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将会导致思想的混乱和发展动力的缺失。我们现代化是在国际共运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正确评估并继承国际共运的经验教训,是我们现代事业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原苏联政要们眼中的戈尔巴乔夫、苏联改革与剧变 [J].
薛小荣 ;
王哲 .
探索与争鸣, 2005, (02) :17-19
[2]   苏联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政治体制弊端 [J].
左凤荣 .
探索与争鸣, 2004, (11) :42-44
[4]  
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M].(英)巴里·布赞(BarryBuzan);(英)理查德·利特尔(RichardLittle)著;刘德斌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发展与争霸.[M].陈晓律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6]  
苏联兴亡史论.[M].陆南泉等主编;.人民出版社.2002,
[7]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概论.[M].杜康传;李景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  
俄罗斯精神.[M].宋瑞芝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
[9]  
世界各国工业化模式.[M].陈晓律著;.南京出版社.1998,
[10]  
苏联东欧社会保障制度.[M].朱传一;沈佩容主编;.华夏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