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技术附加值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基于电子通讯设备产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18
作者
陈立敏
侯再平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产业国际竞争力; 显示性技术附加值; “质”的评价; “量”的评价; 电子通讯设备产业;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2.03.011
中图分类号
F426.6 []; F752.6 [进出口贸易概况];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202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鉴于即使属于同一个产业,产业内各贸易品的技术附加值也有显著不同,本文认为单纯使用以贸易规模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会高估以偏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特定国家某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低估以高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特定国家某产业国际竞争力。因此,本文引入显示性技术附加值(RTV)方法,以电子通讯设备产业为例,对其下属各类贸易品赋权,并据此计算包括中国在内的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技术高度水平(TL),发现中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贸易规模类指标所显示的那么理想,且产业内长期处于进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低技术含量产品的"技术逆差"状态,国际竞争力仍与美日等国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提出,以进出口规模为基础的经典指标是在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量",而融入了技术附加值的创新性指标是在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质",后者能比前者更加精准地衡量真实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入世是否成为了转折点? [J].
陈立敏 .
统计研究, 2011, 28 (05) :33-40
[2]   国际竞争力就等于出口竞争力吗?——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对比实证分析 [J].
陈立敏 .
世界经济研究, 2010, (12) :11-17+59+84
[3]   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 [J].
傅京燕 ;
李丽莎 .
管理世界, 2010, (10) :87-98+187
[4]   要素价格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ISIC的跨国比较 [J].
江静 ;
路瑶 .
统计研究, 2010, 27 (08) :56-65
[5]   大国双引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内需和外需 [J].
江小涓 .
管理世界, 2010, (06) :1-7
[6]   中国出口贸易品技术结构的测算 [J].
刘钻石 ;
张娟 .
世界经济研究, 2010, (03) :68-72+89
[8]   中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J].
彭羽 .
世界经济研究, 2009, (11) :64-68+89
[9]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基于网络型产业组织的分析 [J].
徐涛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11) :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