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的理解与实施

被引:48
作者
周文叶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
表现性评价; 统整; 深度学习; 自我反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3 [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强调表现性评价,是为了平衡我们只注重考察学生的零散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考试,强调知识和技能在新情境中的综合运用。我们要将表现性评价与课程教学统整在一起。在教学中实施表现性评价,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如何运用评价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方面,表现性评价的特点具有这个潜能;另一方面,只有学生深度参与其中,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指向高阶认知目标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指向深度学习的表现性评价——访斯坦福大学评价、学习与公平中心主任Ray Pecheone教授 [J].
周文叶 ;
陈铭洲 .
全球教育展望, 2017, (07) :3-9
[2]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 [J].
钟启泉 .
全球教育展望, 2016, 45 (01) :3-25
[3]   表现性评价:“点式课堂”突围的一种路径 [J].
张菊荣 .
江苏教育, 2012, (11) :30-33
[4]  
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D].周文叶.华东师范大学.2009, 12
[5]  
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周文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  
中小学教育评价.[M].(美)GaryD.Borich;(美)MartinL.Tombari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