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利率、预期通胀率和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机制

被引:26
|
作者
强静 [1 ]
侯鑫 [2 ]
范龙振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市场利率; 政策基准利率; 预期通胀率; 仿射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832.5 [金融市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是怎样形成的,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如何是各方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特点,构造利率模型刻画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机制。不同于已有模型,本文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作为影响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政策基准利率;短期市场利率与基准利率的偏差可以用来衡量资金流动性,将其作为影响市场利率的第二个因子变量;由于投资长期债券具有风险,将风险溢酬作为第三个因子变量。基于这三个变量构造仿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实证表明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国债各期利率从2002年到2017年的表现。模型揭示政策基准利率仍是决定市场各期利率重要的变量,而资金流动性因子主要影响短期利率的变动,风险溢酬因子主要决定长期市场利率的变动。研究还发现,政策基准利率与预期通胀率高度相关,但市场各期利率与预期通胀率联系很弱,原因在于资金流动性因子与预期通胀率在样本期的前后两个阶段都负相关。因此,简单地放松利率管制只是市场化改革的开始,建立紧密联系经济基本面的市场化利率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