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1978—2007年

被引:38
作者
陈彦斌
姚一旻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核算; 技术进步; 市场化; 对外经济开放程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资本投入。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需要完成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型。在2000年以后突出表现出来的出口导向增长模式很可能在未来难以为继。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和制度改革应该是未来中国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增长所需要依赖的主要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分析(1978~2007) [J].
刘丹鹤 ;
唐诗磊 ;
李杜 .
经济问题, 2009, (03) :30-33+93
[2]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1978~2007年 [J].
李宾 ;
曾志雄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3) :3-15
[3]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J].
王小鲁 ;
樊纲 ;
刘鹏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4-16
[4]   我国总量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贡献率 [J].
曹吉云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11) :37-46
[5]   全要素生产率的再认识——用TFP分析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的若干局限 [J].
郑玉歆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09) :3-11
[6]   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测度研究 [J].
张宗益 ;
康继军 ;
罗本德 .
经济体制改革, 2006, (03) :24-27
[7]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8]   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门槛效应——基于中国各地区面板数据的分析 [J].
李小平 ;
朱钟棣 .
统计研究, 2004, (10) :27-32
[9]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
[10]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J].
张军 ;
施少华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2)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