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转型与学科发展取向

被引:11
作者
刘亚敏
夏施思
机构
[1]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文化转型; 审美教育; 完整的人; 学科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3 [课程];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依循"文化—教育—人"的逻辑关系,思考文化转型对人的发展施与的影响,从而审视学科发展取向,有助于学科建设从思维到行动上做出最具发展性的决定。文化转型彰显了由主体性、开放性、创造性、多元性、整体性、关联性、相对性等文化品格所共塑的时代精神,新的文化形态是对人性的审美本质的揭示、尊重与弘扬,审美教育让人的主体意识、情感获得自由展现;单学科中心主义的学科建设是"经济个性"与"专家个性"取向的产物,不利于"完整的人"的培养。基于"文化个性"取向,在理念层面,学科发展应尊重学科性与跨学科性的统一;在建制层面,学科发展应在正式学院建制的同时也注重发挥"无形学院"组织形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从“有形学院”到“无形学院”——高校智库建设的逻辑与组织结构模型 [J].
袁曦临 ;
刘利 .
情报资料工作, 2019, 40 (03) :6-12
[3]   从科学史看无形学院对科学发展的作用 [J].
王克君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2) :122-124
[4]  
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D].侯立平.中央美术学院.2013, 08
[5]  
文化的历程.[M].韩民青; 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6]  
文化引导未来.[M].(加) 谢弗 (Schafer;D.P.) ;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  
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M].张应强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  
无形学院.[M].(美)克兰(Crane;D.)著;刘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
[9]  
走向科学的美学.[M].[美]门罗(T·Munro);石天曙;滕守尧 译.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