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刑法观及其教义学思考

被引:211
|
作者
高铭暄 [1 ]
孙道萃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风险社会; 预防性刑法观; 预防性立法; 工具法制; 谦抑精神;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8.01.008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社会历史形态的变迁决定刑法制度的进化命运,全球风险社会与网络社会的交替交织孕育了当代刑法积极预防风险的时代任务。因应当代社会风险的预防性刑法理念呼之欲出,以犯罪化、危险犯配置、安全价值优位、刑罚积极预防等为特征的预防性立法是集中具象。预防性立法在犯罪与刑罚范畴均有体现,并酝酿系统性的刑法知识体系裂变,也倒逼刑法教义思考的深入。应正视刑法工具属性的客观性与刑法功能主义的发展性,以比例原则控制极端工具化的异变。应体认社会变迁引发犯罪形态结构变化的基本规律,联动犯罪学与规范刑法学,以刑事政策的理性化推动刑法参与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应重新认识刑法谦抑精神,倡导刑罚有效的必要制裁功能观,松绑刑法保障法和释放刑罚有效性的预防潜质。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89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5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