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遥感研究

被引:39
|
作者
殷跃平 [1 ]
成余粮 [2 ]
王军 [2 ]
王猛 [2 ]
刘彬 [2 ]
宋云 [2 ]
梁京涛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2]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大光包巨型滑坡; 遥感分析; 滑坡分区; 三维实体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大光包滑坡位于四川省安县高川乡,是汶川Ms 8.0级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巨型滑坡。本文采用震前和震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对大光包滑坡滑动前后进行了4期遥感图像对比解译和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和地面测绘,对滑坡分区、滑面形态、剪出口位置及滑坡体体积进行了初步研究。将滑坡划分为滑源区、滑坡洼地区、主滑体堆积区、下游堆积区、上游堆积区和前缘堆积区,其中,主滑坡堆积区基本保持了母岩原有结构形态,其岩层产状与基岩大体一致,未明显解体,出露长1100m,宽490m,平均厚215m,体积达4.64×109m3。对比了滑动前后的地形、地貌,以及原矿硐、矿渣、工棚等的位置变化,确定了滑坡边界、滑动方向,滑动距离达1.75km。本文建立了大光包滑坡区1:5000地面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得了滑坡堆积区平面分布面积及最大堆积厚度,采用AutoCAD软件分别建立了大光包滑坡滑动前后及滑面的三维实体模型,计算出大光包滑坡最大纵长约4.3km,横宽约3.5km,最大厚度约550m,体积约为11.52~11.99×109m3,不仅是我国,也是全球近百年来发生的规模最大的滑坡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674 / 68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再论大光包滑坡特征与形成机制
    黄润秋
    裴向军
    张伟锋
    李世贵
    李必良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6) : 725 - 736
  • [2] 5.12汶川地震航空遥感应急调查
    王治华
    徐起德
    徐斌
    张微
    [J].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 2009, (07) : 1304 - 1311
  • [3]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黄润秋
    裴向军
    李天斌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 (06) : 730 - 741
  • [4] 滑坡遥感调查、监测与评估
    王治华
    [J]. 国土资源遥感, 2007, (01) : 10 - 15+23+103
  • [5] 汶川地震地质与滑坡灾害概论[M]. 地质出版社 , 殷跃平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