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劳动与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

被引:12
作者
赵入坤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雇佣劳动; 理论界定; 性质; 制约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9 [中国农业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研究雇佣劳动不失为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然而,关于雇佣劳动的传统观点有碍于这种研究。考察雇佣劳动的历史,可以发现,其产生并非财产占有的不均,而是社会分工的客观需要。这种劳动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紧密相依,实际上存在非商品生产的、小商品生产的和商品生产的三种性质类型。近代中国农业雇佣劳动的性质兼有非商品生产性和小商品生产性。由于土地制度和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近代中国农业雇佣劳动不可能达到它的下一个发展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76+239 +2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二十世纪前期的山西乡村雇工 [J].
王先明 ;
牛文琴 .
历史研究, 2006, (05) :104-118+191
[2]   甲午战后的中国农业封建性雇佣劳动 [J].
刘克祥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2, (01) :41-54
[3]   明代中叶的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吗? [J].
罗耀九 .
历史研究, 1961, (01) :55-73
[4]  
现代化新论[M]. 商务印书馆 , 罗荣渠著, 2004
[5]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 中华书局 , (美)黄宗智著, 2000
[6]  
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周育民著, 2000
[7]  
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M]. 齐鲁书社 , 罗仑, 1985
[8]  
资本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马克思 著, 1983
[9]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M]. 三联书店 , 章有义编, 1957
[10]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M]. 三联书店 , 彭泽益 编,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