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保障中的“组织失败”与“路径依赖”——对于“运动式治理”的法律社会学考察

被引:36
作者
丁轶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运动式治理; 权利保障; 合法性生产; 组织失败; 路径依赖;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6.02.005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从合法性生产的视角出发,可以勾勒出一套以"合法性生产绩效最大化"为中心,以政治结构因素和制度能力因素为基本点的权利保障思路。基于此思路,运动式治理现象可以被理解成是"能动型国家"在追求"合法性生产绩效最大化"目标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科层体制的"组织失败"、弥补常规化保障方式的功能缺陷,而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动员型权利保障方式。经由"功能互补"层面的静态分析与"相互转化"层面的动态分析可知,运动式治理模式可以有效为"不特定群体"提供"应急型保障"和为"特定群体"提供"目标指向型保障",具有实体正义、实质合理性等优点,典型地体现出了"政治吸纳行政"的权利保障逻辑。与此同时,由于继承了"行政型国家"中"斗争式运动"的制度遗产,现有的运动式治理模式极易产生"路径依赖"而成为一种常态化机制,甚至会破坏常规化保障的有效运行。因此,如何打破"常规化保障运动化与动员型保障常规化"间的二元悖论,将是未来建设"立法型国家"亟需面对的重要课题。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国家治理中的“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运动式治理再认识 [J].
曹龙虎 .
学海, 2014, (03) :81-87
[3]   地方政府的运动式治理是如何走向“常规化”的?——基于S市市监局“清无”专项行动的分析 [J].
倪星 ;
原超 .
公共行政评论, 2014, 7 (02) :70-96+171
[4]   有限否定与类型化承认:评判运动式治理的价值取向 [J].
杨志军 ;
彭勃 .
社会科学, 2013, (03) :15-24
[5]   论法制的权威 [J].
季卫东 .
中国法学, 2013, (01) :21-29
[6]   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2, (09) :105-125
[7]   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1, (10) :67-85
[8]   运动式执法与中国治理的困境 [J].
唐贤兴 ;
余亚梅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7 (02) :43-49
[9]  
国家治理.[M].王绍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0]  
法治的中国道路.[M].凌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978-7-301-22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