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支持政策

被引:174
作者
钱再见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弱势群体; 社会支持; 社会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弱势群体在其基本的群体特征上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现阶段中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既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 ,也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并且已经构成了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能否有效地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支持问题 ,不仅事关中国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而且也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实现长期高效有序的发展。因此 ,只有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 ,既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护 ,又要能够有效发挥社区服务和“第三部门”的积极作用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问题 ,从而化解政治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弱势群体及其保护性社会政策 [J].
杨团 .
前线, 2001, (05) :21-22
[2]   法治社会与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 [J].
李林 .
前线, 2001, (05) :23-24
[3]   二00一年中国就业形势·政策选择 [J].
杨宜勇 .
中国劳动, 2001, (01) :15-17
[4]   城镇贫困与综合性反贫困政策框架 [J].
胡鞍钢 ;
常志霄 .
经济学家, 2000, (06) :97-103
[5]   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的兴起及其社会功能 [J].
张莉 ;
风笑天 .
社会科学, 2000, (09) :64-67+18
[6]   公正新论 [J].
吴忠民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4) :50-58+205
[7]   为社会不利群体、弱势群体、边缘群体──构筑新时期社会保护体系 [J].
丁元竹 .
瞭望新闻周刊, 2000, (16) :24-26
[8]   论社区服务产业化实体化社会化的价值 [J].
董鸿扬 .
学术交流, 2000, (01) :67-69
[9]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J].
赵行良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8, (01) :132-141
[10]   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 [J].
李强 .
天津社会科学, 1998, (01) :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