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什么是物权、什么是物权法等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人们普遍认识较为模糊,而且相应的法律体系也不健全。尽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突破性条款已于2004年被写入了宪法,但这种原则性的规定只有通过法律的具体规定才能得到更为具体的实现。物权法草案不仅在很多地方充分显示出了立法者尊重市场规律、保障私人财产、鼓励人们创造财富的立法宗旨和态度,更是以财产占有关系,包括财产的归属关系与财产的物权的利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物权法草案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列入法律保护,不仅是法律建设、意识形态及理论的创新,也是尊重人性、尊重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意愿的充分体现。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把经过三审的物权法草案内容向全社会公布并广泛征求意见后,物权法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什么是物权?物权即对物的权利。物权法是调整财产支配关系的法律,是对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最基本准则,是我国制订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法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一、物属于谁,谁是物的主人;二、权利人对物享有哪些权利,他人负有怎样的义务;三、怎样保护物权,侵害物权要承担哪些民事责任。物权法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住宅小区车位归谁所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一物二卖、相邻关系、拆迁补偿、建筑用地使用权期限等,这些都能在物权法中找到答案。无论是从整个物权法草案的立法宗旨还是其主要内容构成来看,都将进一步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为老百姓撑起个人财产权利的法律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