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217
作者
徐林 [1 ]
凌卯亮 [1 ]
卢昱杰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设计学院
关键词
垃圾分类; 影响因素; 非正式回收系统;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7.01.012
中图分类号
X705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与回收关乎城市的治理水平,也是破解当前我国"垃圾围城"困境的出路。然而,现有研究大多是以发达国家或地区为研究对象,且基本上是国外文献,国内相关研究匮乏。本文针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重新建构更加系统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型,探讨影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的宏观政策层面和微观个体层面的各类因素。基于HZ市JB街道7个社区的大样本分析,一方面验证了分析框架的有效性,为实证分析严重不足的国内研究提供了文献上的补充;另一方面,识别了非正式回收系统,并论证了其在城市垃圾分类中的积极作用,完善了既有的理论模型,增强了模型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本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而且相关结论与建议对面临垃圾分类与回收困境的地方政府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53+160 +16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1]   地方政府的政策营销——以广州市垃圾分类为例 [J].
陈晓运 ;
张婷婷 .
公共行政评论, 2015, 8 (06) :134-153+188
[2]   为何不能与何以可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以实施的“结”与“解” [J].
孙其昂 ;
孙旭友 ;
张虎彪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 (06) :63-67
[4]   垃圾分类管理中的外压机制与诱导机制 [J].
鲁先锋 .
城市问题, 2013, (01) :86-91
[5]  
北京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效调查及其长效管理机制研究[J]. 邓俊,徐琬莹,周传斌.环境科学. 2013(01)
[6]   垃圾减量化模式与运作机制研究 [J].
刘宇熹 ;
迟琳娜 ;
谢家平 .
科技管理研究, 2012, 32 (11) :238-241+250
[7]   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认知及支付意愿调查——以西安市为例 [J].
占绍文 ;
张海瑜 .
城市问题 , 2012, (04) :57-62
[8]   城市生活垃圾困境与制度创新——以台北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为例 [J].
谭文柱 .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 (07) :95-101
[10]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理论模型构建研究 [J].
曲英 .
生态经济, 2009, (12) :13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