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星丛共同体

被引:32
作者
金惠敏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习近平; 文化自信; 文化间性; 星丛共同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02 [文化哲学];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以英国脱欧和美国川普主义为标志的后全球化时代的启动,似乎突然之间将中国推向一个经济全球化引领者的位置。与这一经济角色相应,中国适时提出"文化自信"的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其核心内容当然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但由于所有的"自性"都是从与"他性"的关系中产生的,因而"文化自信"就一定是一种以主体间性为哲学基础的文化间性,而不是中国威胁论者如亨廷顿所担忧的那种"亚洲普世主义"。"文化自信"的底蕴是儒家的"和而不同",意在达成一个文化的星丛共同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6+129 +12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数量优势下的恐惧——评亨廷顿第三篇关于文明冲突论的文章 [J].
李慎之 .
太平洋学报, 1997, (02) :5-9
[2]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 [J].
费孝通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03) :15-22+158
[3]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 习近平.人民日报. 2017 (002)
[4]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N]. 习近平.人民日报. 2017 (003)
[5]  
文化自信为世界文明增添色彩[N]. 潘玥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 (001)
[6]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习近平.人民日报. 2016 (002)
[7]  
什么是世界文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丹穆若什, 2014
[8]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新华出版社 , (美) 亨廷顿, 2009
[9]  
世界历史沉思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 布克哈特, 2007
[10]  
文明的对话[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保) 利洛夫,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