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作为宪法社会主义原则的规范内涵

被引:86
作者
张翔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宪法基本原则; 社会平衡; 社会国; 社会法; 市场经济;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21.06.005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宪法中出现50次的"社会主义"一词并非内容空洞的修饰语,而是具有特定价值意涵的原则规范。基于文义、体系和历史解释,"社会主义"作为我国宪法基本原则的规范地位,应在学理上予以明确。对其规范内涵的建构,可以在理论论证层面引入"共同富裕"观。以促进有尊严的人类生活为目标的"社会平衡"理念是现代各国宪法的社会国、社会主义等原则的稳定内核,而"共同富裕"是其中国表达。"共同富裕"理念的"富裕"和"共同"两个侧面在我国现行宪法中都有表达,历次宪法修改也体现了侧重上的微调。以社会平衡、共同富裕为要义的社会主义原则,对于整个法律体系都具有价值贯彻和规范诫命的意义,对"民主""市场经济""法治"等都有实质性限定,对包括民法、社会法、税法等在内的整个法律体系都有系统性调整的要求。但是应注意,"共同富裕"的规范展开,必须与宪法同样保护的自由、人权、民主、市场等价值相协调。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共同富裕内涵与要求 [J].
王若磊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 (06) :88-93
[2]  
什么样的共和国?——现行宪法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与内涵[J]. 陈明辉.北大法律评论. 2019(02)
[3]   民法人格权规范的宪法意涵 [J].
张翔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20, 26 (04) :119-132
[4]   “按劳分配”在中国:一个宪法概念的浮沉史 [J].
李响 .
中外法学, 2019, 31 (05) :1195-1216
[5]   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目标”——《联邦德国基本法》第20a条的学理及其启示 [J].
张翔 ;
段沁 .
政治与法律, 2019, (10) :2-16
[6]   中国宪法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结构 [J].
韩大元 .
中国法学, 2019, (02) :5-26
[7]   苏俄宪法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当代意义 [J].
韩大元 .
法学研究, 2018, 40 (05) :189-208
[8]   法治国的宪法内涵——迈向功能分化社会的宪法观 [J].
李忠夏 .
法学研究, 2017, 39 (02) :3-23
[10]   德国社会国家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胡川宁 .
社会科学研究, 2015, (03) :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