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错配、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经济“脱实向虚”

被引:125
|
作者
韩珣 [1 ]
李建军 [2 ]
机构
[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金融错配;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 金融深化; 僵尸企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1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4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