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法工具主义批判与矫正

被引:109
作者
魏昌东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新刑法工具主义; 刑法立法; 批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作为刑法立法的一种新的取向,"新刑法工具主义"产生于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表现为刑法为应对社会发展的危机,在其原有的实用工具主义的基础上,衍生出以安抚民意、稳定民心、减少转型危机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为立法导向的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导向的立法活动。"新刑法工具主义"的形成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刑罚功能定位不当是其产生的根源性原因,并在金融刑法立法扩张过程中有着最显著的反映"新刑法工具主义"偏离了刑事立法的法益基准,造成了立法空置或选择性司法现象。为贯彻法治国家立法正当性标准,有必要在批判性反思"新刑法工具主义"取向的同时,促使刑法立法的理性回归。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经济风险控制与中国经济刑法立法原则转型 [J].
魏昌东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8 (06) :138-146+157
[2]   金融犯罪新罪名司法适用的实证分析与理性反思 [J].
彭少辉 .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1, 12 (04) :11-15
[3]   应然政治逻辑中的政治治理 [J].
彭前生 .
湖北社会科学, 2011, (07) :21-24
[4]   刑法修正何时休 [J].
于志刚 .
法学, 2011, (04) :9-13
[5]   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 [J].
徐湘林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0, (05) :1-14
[6]   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 [J].
劳东燕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126-139+206
[7]   法律工具主义及其对司法的影响 [J].
周永坤 .
学习论坛, 2006, (07) :75-77
[8]   当代中国刑法哲学研究述评 [J].
赵秉志 ;
魏昌东 .
中国法学, 2006, (01) :176-190
[9]   法律原则适用的困境——方法论视角的四个追问 [J].
舒国滢 .
苏州大学学报, 2005, (01) :26-31
[10]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后发型现代化的新特征 [J].
杨岚 .
理论与现代化, 2003, (03)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