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人类福祉的产出绩效与模式演进:1990-2010

被引:3
作者
王圣云
机构
[1] 南昌大学
关键词
人类福祉; 福祉产出绩效; 福祉结构; 模式演进;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区域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人类福祉。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消耗实现人类福祉最大化,是提高人类福祉产出绩效的核心内涵,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构建碳排放敏感性人类福祉指数(HWI),应用四象限图等方法,对1990-2010年中国区域人类福祉的产出绩效与结构模式演变进行实证分析得出:(1)1990-2010年,我国四大区域人类福祉水平快速提升,呈现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梯度递减空间格局。由于中、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福祉与社会福祉得分增速较快,我国人类福祉整体趋向区域均衡发展;(2)我国社会福祉在人类福祉中的占比远高于生态经济福祉,且生态经济福祉比重整体趋于降低,社会福祉比重整体趋于提高;(3)我国人类福祉结构模式经历了"低人类福祉不协调型→生态经济福祉先导型→人类福祉协调型"的动态演进过程,但在2010年东北、西部地区却退回生态经济福祉滞后模式;(4)大致以1999年为界,之前我国四大区域生态经济福祉提升快于社会福祉,之后生态经济福祉稳步不前,而社会福祉大幅提升;(5)1990-2010年,我国四大区域人类福祉的碳绩效在降低中呈趋同演进态势;经济发展的碳绩效整体降低,1999年以后降幅尤为明显;经济发展的福祉产出效率整体趋于递减。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经济增长的福利转化效应:中国与世界比较 [J].
武剑 ;
林金忠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5, 32 (08) :3-24
[2]   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的中国1990—2010年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评价 [J].
李经纬 ;
刘志锋 ;
何春阳 ;
高宾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7) :1118-1128
[3]   基于人类福祉视角的中部地区碳排放绩效与效应分解 [J].
王圣云 ;
史利江 ;
许双喜 .
世界地理研究, 2014, 23 (03) :169-176
[4]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限制模型及对中国转型发展的政策意义 [J].
诸大建 ;
刘淑妍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 29 (04) :416-428
[5]   中国社会福利水平的测度及对低福利增长的分析——基于功能与能力的视角 [J].
杨爱婷 ;
宋德勇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11) :3-17+148
[6]   中部地区人文发展的生态效率评价 [J].
王圣云 .
经济地理, 2011, 31 (05) :827-832
[7]   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 [J].
潘家华 ;
张丽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5) :47-57
[8]   基于碳排放的中国人文发展效应分析 [J].
诸大建 ;
刘国平 .
经济问题探索, 2011, (04) :29-34
[9]   基于人际公平的碳排放概念及其理论含义 [J].
潘家华 ;
郑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9, (10) :6-16+3
[10]   幸福的资源效率指数 [J].
傅红春 ;
张群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3) :1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