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被引:10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郗戈
机构
:
[1]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
:
江海学刊
|
2012年
/ 01期
基金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
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
中国现代性;
现代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B2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
030503 ;
010101 ;
摘要
:
应当从更高的历史视野出发探讨历史唯物主义问题,自觉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之间的契合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始终伴随着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外在地认知、解释中国现代性建构,而且还内在地塑造、参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中国"之间持续发生着"相互建构"与"双向生成"的动态过程,使得历史唯物主义能够"融入"现代中国的自我建构,"内在于"现代中国。中国化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现代性的"相互型塑"与"双向生成",主要体现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意识、时代定位与发展方向这三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将进步的历史意识植入现代中国的文化核心;历史唯物主义引导着现代中国的时代定位与时代规划;历史唯物主义为现代中国的发展提供历史向导,塑造着现代中国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相互结合的当代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双重进展。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汉译“马克思”:历史、技术和政治
[J].
张立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
张立波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
(03)
:60
-66+160
[2]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构想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梁树发
.
理论视野,
2008,
(11)
:16
-19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的实践解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先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7,
(04)
:12
-18
[4]
世界历史、全球化的社会形态意义——兼论世界社会形态概念的合理性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梁树发
.
哲学研究,
2005,
(12)
:18
-22
[5]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6]
三松堂自序.[M].冯友兰 著.三联书店.1984,
←
1
→
共 6 条
[1]
汉译“马克思”:历史、技术和政治
[J].
张立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
张立波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
(03)
:60
-66+160
[2]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的构想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梁树发
.
理论视野,
2008,
(11)
:16
-19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的实践解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先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7,
(04)
:12
-18
[4]
世界历史、全球化的社会形态意义——兼论世界社会形态概念的合理性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梁树发
.
哲学研究,
2005,
(12)
:18
-22
[5]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6]
三松堂自序.[M].冯友兰 著.三联书店.198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