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不同地域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区划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17
作者
刘秀花 [1 ,2 ]
李永宁 [2 ]
李佩成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经济-社会; 综合分区; 指标体系;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1.04.017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区划研究工作的深入,要求自然区划必须适用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服务。因此,西北地区生态维护建造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要求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综合区划(包括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耦合系统)研究作指导,来区分不同地域的特点并提出持续有效的发展对策。同时,由于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模型的建立是综合区划定量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为此,以多维度多层次理论为基础,建立区划指标体系,针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问题,提出各指标的量化模型,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为西北地区不同地域的综合区划研究提供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642 / 6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陕西省生态经济区划与产业空间重构 [J].
马蓓蓓 ;
薛东前 ;
阎萍 ;
代兰海 .
干旱区研究, 2006, (04) :658-663
[2]   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区划研究 [J].
景可 .
中国水土保持, 2006, (12) :11-13+56
[3]   生态经济区划研究——以西北6省为例 [J].
王传胜 ;
范振军 ;
董锁成 ;
薛东前 ;
李泽辉 .
生态学报, 2005, (07) :1804-1810
[4]   西北五省(区)生态环境综合分区及其建设对策 [J].
刘胤汉 ;
管海晏 ;
李厚地 ;
王永 ;
刘晓靖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5) :403-409
[5]   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J].
单晓娅 ;
陈森良 ;
不详 .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 2001, (06) :39-41
[6]   西北地区的经济腾飞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下) [J].
李钟善 .
辽宁教育研究, 2000, (10) :18-20
[7]   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任务及特点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刘国华 .
生态学报, 1999, (05) :3-5
[8]   综合区划的初步设想——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J].
吴绍洪 .
地理研究, 1998, (04) :32-39
[9]   宏观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刘志强 .
世界经济, 1998, (08) :61-65
[10]   区域经济发展的城市系统增长中心理论及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思考 [J].
胡振华 ;
王咏龙 .
开发研究, 1997, (01)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