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在中西哲学中的地位及其思想后果

被引:21
作者
张祥龙
机构
[1]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关键词
性; 性别; 存在论; 《周易》; 阴阳;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02.06.006
中图分类号
B01 [哲学基本问题];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本文提出这样一个主张:“性”(sex,gender)是我们理解某个哲学传统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维度;即在哲学思维中有没有对“性别”的意识,会深刻影响一种哲学的特点与走向。具体结论如下:(1)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部分(存在论与认识论)中无性别意识,但在当代西方哲学中,这种意识正在觉醒;(2)中国传统的主流哲理思想(《易》、儒、道、阴阳、兵、法诸家)中有鲜明的性别意识;(3)这种区别有力地造成了中西传统哲学之间的一些重大不同。比如有性别意识的中国哲理传统看重相对相济的动态生成关系,并犤在儒家中犦重视这关系所生成的世代结构,也就是家庭、家族、民族与文化的长久延续,善于领会活的生存境域中的时机认为技艺而非逻辑、科学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手段。而西方传统哲学基本是反其道而行之。文章最后讨论了女性在这两种不同的哲理传统中的地位,触及当前女权主义提出的一些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周易译注.[M].黄寿祺;张善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  
和而不同:比较哲学与中西会通.[M].(美)安乐哲(RogerT.Ames)讲演;温海明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从现象学到孔夫子.[M].张祥龙著;.商务印书馆.2001,
[4]  
福柯集.[M].(法)米歇尔·福柯著;杜小真编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5]  
古希腊哲学.[M].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6]  
精神分析引论.[M].[奥]弗洛伊德(S·Freud) 著;高觉敷 译.商务印书馆.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