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

被引:155
|
作者
马晓河
蓝海涛
黄汉权
机构
[1]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工业反哺农业; 国际经验; 政策调整;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5.07.009
中图分类号
F320.3 [农村发展与建设方针];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工业化进程中的工农业关系只宜划分为以农补工和以工补农两大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始于工业化中期,并向工业化后期延续。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反哺农业可划分为转折期和大规模反哺期。转折期的反哺政策目标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中心,突出粮食安全地位;反哺力度不大、范围较小,形成点状支持;政策手段的中心为生产领域支持,兼用稳定价格和关税保护;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比先行工业化国家提前启动某些农业支持政策。大规模反哺期的政策目标以提高长效性的农业生产能力为主,兼顾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环境;政策种类开始增多、力度加大、范围得到拓展,形成扇面支持;政策手段以土地等基础设施投入、农用生产资料补贴、信贷服务和价格支持为主;资源短缺型国家和地区努力提高土地经营规模,资源富裕型国家开始保护生产能力。目前我国已跨过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折期,正在逐步向大规模反哺期过渡,但到全面、大规模反哺期还有差距。因此,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业这个弱势产业和农民这个弱势群体;适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力度;要循序渐进、有重点地实施对农业的补贴;加强制度建设,为工业反哺农业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制度保障;因地制宜,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工业反哺农业中的职责。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