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具性激励到共在性审美——论教育中的正向激励与相依成长

被引:16
作者
邵泽斌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正向教育; 教育激励; 共在性审美; 相依性成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工具性教育激励内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工具性关系之中。在横向分层的教育生态中,关怀式批评逻辑性地代表了工具性激励的内核特征。关怀式批评有一定积极价值,但也容易导致"不准确、不服气、污名化、同构化"等问题。正向教育激励是对工具性教育激励的反思与超越。正向教育激励以共在性审美为内核,通过发现并审美被教育者的优点和独特品质,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依性成长。正向教育激励内在地具有对激励主体自身存在缺点独特的审思机制和改进机制。优化正向教育激励实践方式需要从诚心正意地审美受教育者、饱含深情地审美受教育者、在具体作品中审美受教育者三个方面着手。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欣赏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论选择[J]. 罗祖兵.课程.教材.教法. 2018(01)
[2]   学校教育中标签的产生及其正向功能发挥 [J].
于波 ;
付美娜 .
课程教材.教法, 2016, (07) :40-43
[3]   中小学校长:从问题解决者转向欣赏型领导者 [J].
张新平 .
中小学管理, 2015, (04) :15-17
[4]   化解义务教育择校矛盾为什么这么难 [J].
邵泽斌 ;
张乐天 .
教育研究, 2013, 34 (04) :38-45
[7]  
游戏是儿童对自身先天资源的发掘[N]. 刘晓东.中国教育报. 2017 (001)
[8]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苏) 苏霍姆林斯基, 2009
[9]  
教育想象[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美) 艾斯纳, 2008
[10]  
欣赏式探询[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库珀里德,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