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与建构

被引:89
作者
郝志军
机构
[1]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活动; 课堂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32.4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全面认识教学活动过程的本质特征和深刻分析教学过程的复杂关系是建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的基本依据。课堂教学具有"活动—实践性"、"交往—社会性"、"文化—价值性"的本质特征。由教师、学生、课程和课堂文化之间的互动构成六种教学关系:学生与课程互动构成创生关系、教师与课程互动构成调适关系、学生与课堂文化互动构成创生关系、教师与课堂文化互动构成调适关系、学生和学生互动构成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互动构成导学关系,以此为基础建构出"六关系维度、十三指标要素"(6·13)课堂教学评价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生本化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建构与实施方法 [J].
宋秋前 ;
齐晶莹 .
课程·教材·教法, 2011, 31 (07) :15-20
[2]   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 [J].
裴娣娜 .
教育研究, 2008, (01) :17-22+29
[3]   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一种复杂性思维视角 [J].
郝志军 .
教育研究, 2005, (11) :66-70
[4]   什么样的课算一堂好课 [J].
叶澜 .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5, (11) :4-6
[5]  
现代教学论.[M].裴娣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  
现代教学论.[M].裴娣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  
革新的课程领导.[M].(美)詹姆士·G.亨德森;(美)理查德·D.霍索恩著;志平;李静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8]  
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法)埃德加·莫兰(EdgarMorin)著;陈一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  
教学论原理.[M].(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0]  
民主主义与教育.[M].(美)杜威(Dewey;J.)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