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信任构建用户大数据隐私制度保护体系

被引:8
作者
孙卓
孙福强
机构
[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
大数据; 用户隐私; 制度信任;
D O I
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18.17.019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自2012年提出大数据以来,大数据在国家战略层面和组织运营方面得到飞速发展。海量数据的收集、组织与分析能够促进商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更好地了解用户和服务对象,在用户主动登记注册和组织主动搜集双方面推动下,关乎用户的人口、地理、消费行为、生活点滴,甚至微妙的心理变化等各领域的大数据被上升到研究分析层面,但同时用户个人隐私也遭受不同程度的侵害,引发大数据隐私保护问题。目前在法律和技术共同管理的情况下,存在制度保护缺位,建议从易位保护用户大数据隐私的主体、以用户隐私泄露容忍度为基准建立大数据动态隐私边界、建立第三方问责制度3个方面构建多维制度保护体系,增加服务主体泄露成本,提高大数据隐私保护力度。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大数据环境下用户隐私保护和信任构建 [J].
赵付春 .
探索与争鸣, 2017, (12) :97-100
[2]   大数据隐私侵权界定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J].
李雨明 ;
聂圣歌 ;
西楠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7, (S1) :5-10
[3]   大数据时代微信朋友圈的隐私边界及管理规制——基于传播隐私管理的理论视角 [J].
王波伟 ;
李秋华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 39 (11) :37-42
[4]   数据共享时代的个人隐私保护 [J].
殷莎莎 .
学术交流, 2016, (09) :208-212
[5]   问责情境下的大数据隐私溯源框架研究 [J].
朱光 ;
杨嘉韵 ;
丰米宁 ;
陈叶 .
图书馆学研究, 2016, (13) :67-73+60
[6]   图书馆大数据服务环境下用户隐私泄露容忍度的实证研究 [J].
易红 ;
任竞 .
图书馆论坛, 2016, 36 (04) :57-64
[7]   大数据隐私管理 [J].
孟小峰 ;
张啸剑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5, 52 (02) :265-281
[8]   可追踪身份的基于属性的多重签名方案 [J].
林坚 ;
熊金波 ;
姚志强 ;
刘西蒙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0 (03) :34-42
[9]   保护隐私的公平可追踪电子交易方案 [J].
甄鸿鹄 ;
陈越 ;
常振华 .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 30 (13) :3104-3106+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