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分异及区域问题识别

被引:41
|
作者
李汝资 [1 ]
刘耀彬 [1 ]
王文刚 [2 ]
孙东琪 [3 ]
机构
[1]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非期望产出;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ML指数; 区域类型;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8.09.010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运用非期望产出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ESDA方法探讨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时空格局,以GIS空间叠加方法对城市绿色TFP变动主要类型进行划分,识别不同类型城市存在的发展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TFP提升更明显,污染物减排效应反映出的技术进步对绿色TFP改善贡献突出;区域差异表现为上、中、下游城市绿色TFP增长率依次递减;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TFP变化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热点区域表现为上、中、下游"哑铃"型分布,并开始由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地区转移。最后将长江经济带城市划分为绿色TFP增长严重滞后型、技术进步引发绿色TFP增长滞后型、综合效率引发TFP增长滞后型、技术进步滞后型、综合效率滞后型、绿色TFP增长稳定型等6种类型区域,并从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明确主体功能、强化城市群辐射功能、加快绿色发展动力转换等方面提出长江经济带实现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475 / 14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