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动态演变分析

被引:10
作者
彭修强 [1 ,2 ]
夏非 [1 ,3 ]
张永战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海岸海洋科学系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
[3]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海岸线; 遥感解译; 一般高潮线法; 动态演变; 废黄河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7.1 [海岸地貌];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以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1989、1995、2006和2010年4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运用一般高潮线法,对各期影像分类处理后提取海岸线,分析了研究区海岸线21年间动态演变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北翼灌河口—中山河口岸段在1989-2010年21年间整体表现为蚀淤交替,淤积岸段逐渐向南迁移,主要集中分布于普港和新滩港岸段,平均淤积速率最大达39.82 m/a(2006-2010);中部岬角中山河口—扁担河口岸段在研究期间平均蚀退速率为13.79 m/a,其中南段侵蚀强度最高,可达23.23 m/a,为整个研究区海岸侵蚀最快的岸段,北段次之,中段最低,随时间推进,总体侵蚀渐缓;南翼扁担河口—夸套河口岸段21年间平均蚀退速率达17.30 m/a,夸套河口以南则呈现快速淤积-缓慢淤积-蚀淤基本平衡的过渡态势。(2)近20多年来,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由于受到海岸轮廓形态、动力作用(波浪、潮流、沿岸流与重力等)及人类活动(保滩护岸工程、盐田与围垦工程及港口工程等)的影响,各岸段呈现出不同的侵蚀-淤积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630 / 6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基于Landsat MSS影像的中全新世以来的苏北盐城海岸演变研究(英文) [J].
康彦彦 ;
夏非 ;
丁贤荣 ;
张长宽 ;
程立刚 ;
葛小平 ;
Jennifer GLASS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3, 23 (05) :915-931
[2]   MIS 3阶段晚期以来南黄海江苏中部海岸的沉积环境变迁(英文) [J].
夏非 ;
张永战 ;
王强 ;
殷勇 ;
Karl W WEGMANN ;
J Paul LIU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3, 23 (05) :883-914
[3]   基于Matlab和灰色模型GM(1,1)预测海岸线变化 [J].
余威 ;
吴自银 ;
傅斌 .
海洋通报, 2012, 31 (04) :404-408
[4]   7000年来渤海西岸、南岸海岸线变迁 [J].
薛春汀 .
地理科学, 2009, 29 (02) :217-222
[5]   黄河口海岸线遥感动态监测 [J].
崔步礼 ;
常学礼 ;
陈雅琳 ;
董琼 ;
张睿 .
测绘科学, 2007, (03) :108-109+119+196
[6]   龙口市20年间海岸带变化的遥感监测 [J].
吴泉源 ;
侯志华 ;
逄杰武 ;
姜春玲 ;
邹敏 ;
杨圣军 .
地球信息科学, 2007, (02) :106-112
[7]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海岸带综合管理 [J].
刘高焕 ;
刘庆生 ;
叶庆华 ;
常军 .
资源科学, 2006, (05) :171-175
[8]   厦门岛及其邻域海岸线变化的遥感动态监测 [J].
王琳 ;
徐涵秋 ;
李胜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5, (04) :404-410
[9]   江苏沿海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的形成过程 [J].
张忍顺 ;
沈永明 ;
陆丽云 ;
燕守广 ;
王艳红 ;
李加林 ;
张正龙 .
海洋与湖沼, 2005, (04) :358-366
[10]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遥感动态监测 [J].
常军 ;
刘高焕 ;
刘庆生 .
地球信息科学, 2004, (01) :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