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服务业成本病——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66
|作者:
宋建
郑江淮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服务业成本病;
Baumol-Fuchs假说;
Baumol-Bowen效应;
D O I:
10.13269/j.cnki.ier.2017.02.001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F121.3 [产业结构];
F124.1 [国民经济现代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服务业之谜"事实的存在,要验证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提出的"效率-结构-速度"之间的关系,关键不在于对服务业需求价格弹性的核算,而是对生产率决定相对价格水平的证实。以"服务业之谜"的存在为前提,在服务业与工业部门间产品的消费行为中构造了互补的"里昂惕夫"效用函数,重构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采用我国31个省1984—2014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工业及工农业相对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服务业相对于工业及相对于工农业的价格水平、服务业占非农及占整个国民经济部门产出份额、服务业占非农及总就业人数比重等核心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内在逻辑是相对生产率决定相对价格水平,相对价格的提高导致了服务业部门份额的提升,进而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由此证实了我国基本存在Baumol非平衡增长模型所揭示的"效率-结构-速度"之间关系:工业生产率相对上升导致服务业价格相对提高和就业份额提升,进而引发经济增速放缓。在经济"新常态"下关注效率提升、结构调整与增速放缓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和经验支持,同时应理性看待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服务业成本病"现象,实现"结构"与"速度"之间的良性互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