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量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4
|
作者
张英 [1 ]
冯异 [2 ]
刘又香 [3 ]
石正达 [3 ]
孟培燕 [3 ]
闫庆军 [3 ]
王亚文 [3 ]
机构
[1] 江汉大学
[2] 复旦大学医学院
[3] 湖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电针; 雌激素; 骨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量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雌性未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电针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给予相关治疗方法后,检测各组大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和血清中IGF-1的变化。结果骨质疏松大鼠腰椎和股骨的BMD和BMC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中IGF-1显著减少(P<0.01);雌激素组的BMD和BMC含量明显增加(均P<0.05),电针组仅腰椎有增加(P<0.05),但股骨变化不明显(P>0.05);两治疗组IGF-1的含量均有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电针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骨量,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对大鼠IGF-1调节实现的,电针治疗效果不如雌激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鲍圣涌
    王华
    阎德文
    张少君
    林婉娟
    [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8, (09) : 619 - 623
  • [2] 更年安怡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中IGF-Ⅰ与E2影响的实验研究
    黎烈荣
    冯异
    谭异伦
    张英
    刘又香
    吴绪平
    张茂林
    [J]. 湖北中医杂志, 2007, (03) : 5 - 6
  • [3] 针刺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雌激素及骨密度作用的研究
    魏玉芳
    刘钰林
    张姗红
    王中欧
    刘雅
    王宏才
    姚菊峰
    李锋
    王长海
    [J]. 针刺研究, 2007, (01) : 38 - 41
  • [4] 针灸督脉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大鼠的实验研究
    许冠荪
    刘广霞
    尹刚
    洪莉丽
    方正清
    张荣军
    吴成长
    杨骏
    [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5, (03) : 20 - 22
  • [5] IGF-Ⅰ与骨代谢
    徐萍
    张克勤
    [J].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5, (01) : 63 - 66
  • [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骨质疏松
    程志安
    萧劲夫
    [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1, (01) : 89 - 91+15
  • [7] 雌激素替代治疗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刘石平
    伍汉文
    [J].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0, (06) : 281 - 284
  • [8] 骨质疏松学前沿[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邓红文, 2005
  • [9] 实用骨质疏松学[M]. 科学出版社 , 肖建德主编, 2004
  • [10] 实验针灸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邓春雷,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