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法

被引:66
|
作者
王维国
范丹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能源效率; 碳排放; ML指数; 非期望产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06 [能源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将能源和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中,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年-2010年我国28个省、市、区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分解变量。实证结果表明:不考虑碳排放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被高估,而考虑碳排放约束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呈现出规模效率的提升。从区域差异来看,1999年-2010年间我国三大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其中西部区域其收敛速度要高于中部、及东部区域,各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趋同的趋势。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可知:我国2000年后经济发展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呈现"U"型趋势;技术效应对中部,西部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中、西部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外开放度、产权所有制结构、政府支持力度对全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中、西部的贡献比例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816 / 18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