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界定

被引:7
作者
余瑞林 [1 ]
刘承良 [2 ,3 ]
机构
[1] 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2] 湖北大学商学院
[3]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皖江城市群; 空间范围; 中心性; 经济联系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界定是城市群研究的基础。使用区位商方法确定芜湖和安庆为皖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计算了中心城市在研究范围内的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隶属度,以此为基础,确定了皖江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并划分了其空间腹地层次为:核心区(芜湖市、安庆市、马鞍山市、枞阳县、当涂县、怀宁县);紧密腹地(合肥市、池州市、芜湖县、无为县、铜陵市、繁昌县);竞争腹地(桐城市、巢湖市、东至县、和县、宣城市、潜山县、南陵县、望江县、庐江县、含山县、太湖县、滁州市、宿松县、肥西县);边缘腹地(肥东县、铜陵县、岳西县、青阳县、全椒县、泾县、宁国市、石台县、郎溪县)。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江西省城市中心性测度及其中心城市选取分析 [J].
刘耀彬 ;
张安军 .
商业研究, 2009, (07) :208-209
[2]   皖江城市带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J].
李恕宏 .
池州学院学报, 2009, 23 (03) :70-73
[3]   武汉对外经济联系腹地变动与都市圈范围的界定 [J].
余瑞林 ;
刘承良 ;
丁明军 ;
熊剑平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 25 (01) :23-27
[4]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形态的优化 [J].
朱政 ;
贺清云 .
经济地理, 2008, 28 (06) :1004-1007
[5]   基于分形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研究及对策 [J].
汤放华 ;
魏清泉 ;
陈立立 ;
游细斌 .
人文地理, 2008, (05) :43-46+26
[6]   辽宁省城市中心性研究与城市发展 [J].
孙斌栋 ;
胥建华 ;
冯卓琛 .
人文地理, 2008, (02) :77-81
[7]   武汉城市群的空间整合与产业合理化组织 [J].
方创琳 ;
蔺雪芹 .
地理研究, 2008, (02) :397-408
[8]   武汉都市圈城际联系通达性的测度与分析 [J].
刘承良 ;
丁明军 ;
张贞冰 ;
张红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6) :96-108
[9]   皖江城市群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J].
汪大正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3) :108-111
[10]   皖江城市带空间整合构想 [J].
李恕宏 .
池州师专学报, 2006, (05) :78-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