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匿名诉讼的立法思考——拷问实名诉讼的缺憾

被引:6
作者
赵泽君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当事人; 实名诉讼; 匿名诉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不论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事诉讼规则,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事诉讼法,都规定当事人以实名的方式进行诉讼。不过,崇尚实践理性的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基于案件的实际情况有时许可当事人以匿名的方式进行诉讼。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有关起诉条件中应记明当事人姓名的规定已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民事诉讼法应该规定当事人具有匿名诉讼的权利,法院应该按照一定的程序规则,在当事人匿名和公开其姓名之间权衡利弊以决定是否同意当事人的匿名诉讼申请。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7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性骚扰民事诉讼特别规制研究 [J].
江伟 ;
苏文卿 .
河北法学, 2009, 27 (05) :75-78
[3]   诉权是现代法治社会第一制度性权利 [J].
莫纪宏 ;
张毓华 .
法学杂志, 2002, (04) :3-5
[4]  
英美法系判例制度的特点[N]. 徐景和.学习时报. 2005 (006)
[5]  
1999年英国《民事诉讼规则》诠释[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沈达明,冀宗儒编著, 2005
[6]  
民事诉讼法[M]. 法律出版社 , (日) 高桥宏志, 2004
[7]  
司法能动主义[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美]克里斯托弗·沃尔夫(ChristopherWolfe)著, 2004
[8]  
美国民事诉讼规则[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汤维建主编, 2003
[9]  
比较民事诉讼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常怡主编, 2002
[10]  
民事诉讼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江伟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