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创新能力-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30
作者
严翔 [1 ,2 ]
成长春 [3 ]
周亮基 [4 ]
机构
[1] 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
[2] 河海大学商学院
[3]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4] 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创新能力;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长江经济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83001 ;
摘要
在阐述经济发展-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交互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物理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近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流域考察期内的整体发展属于初级耦合协调阶段,具体表现在区域间协调度低,区域内经济、创新、生态三系统间发展不均衡:东部3省市耦合协调度高,系统间呈良性共振发展;中西部省市耦合协调度偏低,部分省市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曲线异向运行趋势显著,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与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匹配;个别区域的创新能力对经济和生态的支撑作用仍不明显,其发展的"孤岛"态势造成对其他系统的溢出效能甚微,对优化产业结构、反哺经济和环境的能力较弱。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 [J].
刘跃 ;
卜曲 ;
彭春香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 35 (03) :1-4+39
[2]   中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 [J].
杨武 ;
杨淼 .
中国科技论坛, 2016, (03) :30-35
[3]   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 [J].
成长春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1 (01) :1-8
[4]   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J].
曹裕 ;
胡韩莉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4, 35 (06) :123-127
[5]   污染治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与污染治理效率 [J].
王鹏 ;
谢丽文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9) :51-58
[7]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天津市环境与经济关系分析 [J].
李倩 ;
鞠美庭 ;
邵超峰 ;
王雁南 ;
王天天 ;
任希珍 .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 (01) :109-114
[9]   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与发展方式转型——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实证考察 [J].
何小钢 ;
张耀辉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3) :19-33
[10]   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J].
刘定惠 ;
杨永春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 (07) :89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