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生进入历史:“两次倒转”教学机制的理论意义

被引:206
作者
郭华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两次倒转”; 学生个体认识; 人类认识成果; 社会历史实践;
D O I
10.19355/j.cnki.1671-9468.2016.02.003
中图分类号
G420 [教学研究和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教学的根本问题,是外部知识如何被学生获得、占有并转而成为学生个体的内在力量、精神财富的问题。长期以来,教学理论研究莫衷一是,教学实践左右摇摆,争论与分歧的焦点主要在于教学的方法、路径、机制,却忽视了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真正能够进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两次倒转"教学机制揭示:性质上,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将人类认识过程"倒过来"的过程;内容上,学生认识的起点是人类认识的终点;过程上,则是把"倒过来"的过程再"转回去",即通过学生典型地、简约地经历人类认识过程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全面占有人类认识成果,能够深刻理解人类认识过程的意义、过程与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走入历史并具有创造未来历史的能力、品格与情怀。"两次倒转"试图从理论上使种种二元对立得以消解,使教学活动能够将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过程与结果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将培养什么样的人与如何培养人有机统一起来,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种教育性的教学活动,也使教学认识论得以具体化、现实化。
引用
收藏
页码:8 / 26+187 +187-188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2]   “种子课”: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从小学数学“计量单位”的教学谈起 [J].
俞正强 .
人民教育, 2011, (02) :34-37
[3]   重建课堂教学,走向教育“新启蒙” [J].
张华 .
教育发展研究, 2009, 29 (24) :6-6
[4]  
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 郭元祥.课程.教材.教法. 2009(11)
[5]   试论教学中的知识问题 [J].
张华 .
全球教育展望, 2008, 37 (11) :7-14
[6]   “认识捷径说”的局限性 [J].
丛立新 .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7, (03) :43-46
[7]  
李吉林和情境教育学派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顾明远, 2011
[8]  
经验与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美)约翰·杜威(JohnDewey)著, 2005
[9]  
教育心理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俄)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著, 2003
[10]  
未来的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英]麦克·扬(MichaelYoung)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