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我国雾和霾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湿度的关系

被引:172
作者
丁一汇
柳艳菊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雾和霾; 能见度; 相对湿度; 雾-霾转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 [统计方法、整理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根据近50年(1961~2011年)我国雾和霾台站长期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到,雾日发生的频率呈先增(1980年之前)后减(1990年后)的变化,尤其是1990年以后明显减少,这与气候变暖引起的近地面相对湿度减小的趋势一致,而霾日发生的频率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据此,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大气湿度减少在雾-霾转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霾日的平均相对湿度在69%左右,比以前得到的值低,这意味着霾粒子更不易向雾滴转换,这可能是导致雾日减少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雾和霾转换的相对湿度阈值平均为82%左右,这个值也低于以前得到的值,因而在气候变暖条件下,主要由于温度和饱和比湿增加导致的中国近地面相对湿度减少对雾和霾形成的环境条件可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本文也研究了霾与能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霾日发生频率的增加,能见度有明显的下降,从1961年至今平均能见度从4~10 km减小到2~4 km,大约下降一半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最近40年中国雾日数和霾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J].
孙彧 ;
马振峰 ;
牛涛 ;
付如友 ;
胡俊峰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3, 18 (03) :397-406
[2]   A study of surface humidity changes in china during the recent 50 years [J].
Song Yafang ;
Liu Yanju ;
Ding Yihui .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12, 26 (05) :541-553
[3]   1955-2000年中国能见度变化趋势分析 [J].
张利 ;
吴涧 ;
张武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 (06) :46-55
[4]   中国大陆1951—2005年雾与轻雾的长期变化 [J].
吴兑 ;
吴晓京 ;
李菲 ;
谭浩波 ;
陈静 ;
陈欢欢 ;
曹治强 ;
孙弦 .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 (02) :145-151
[5]   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 [J].
吴兑 ;
吴晓京 ;
李菲 ;
谭浩波 ;
陈静 ;
曹治强 ;
孙弦 ;
陈欢欢 ;
李海燕 .
气象学报, 2010, 68 (05) :680-688
[6]   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J].
胡亚旦 ;
周自江 .
气象, 2009, 35 (07) :73-78
[7]   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 [J].
丁一汇 ;
李巧萍 ;
柳艳菊 ;
张莉 ;
宋亚芳 ;
张锦 .
气象, 2009, 35 (03) :3-14+129
[8]   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J].
高歌 .
地理学报, 2008, (07) :761-768
[9]   气候变化对中国大雾的影响 [J].
王丽萍 ;
陈少勇 ;
董安祥 .
地理学报, 2006, (05) :527-536
[10]   再论都市霾与雾的区别 [J].
吴兑 .
气象, 2006, (04)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