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系统内部关系的性质界定与归责路径

被引:46
作者
汪青松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区块链; 内部关系; 准组织性; 监管; 责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294 [商业经济管理法令]; TP311.13 [];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1201 ;
摘要
区块链系统的运行风险与责任具有不可消除性,对系统内部关系法律性质的明确界定是监管和归责的基础。但区块链系统的技术特征会对传统的法律关系建构理论与方式的适用性产生重大影响,对具体样态与功能各异的区块链系统的内部关系结构及其法律性质加以一般性概括也存在诸多困难。但借助既有理论所揭示的契约与组织的联系与区别,我们能够揭示出区块链系统所具有的"准组织"特性。立足于此,应当构建以平台为中心的监管与归责体系,妥善处理监管权、司法权与系统的技术性对接,将需经许可区块链系统视为一种有限合伙,对系统内各节点的义务进行合理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4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信任,但需要验证:论区块链为何需要法律[J]. 凯文·沃巴赫,林少伟.东方法学. 2018(04)
[2]   区块链与未来法治 [J].
郑戈 .
东方法学, 2018, (03) :75-86
[3]   我国区块链金融监管机制探究——以构建“中国式沙箱监管”机制为制度进路 [J].
陈志峰 ;
钱如锦 .
上海金融, 2018, (01) :60-68
[4]   主体制度民商合一的中国路径 [J].
汪青松 .
法学研究, 2016, 38 (02) :62-78
[5]   公司控制权的法律保障初论 [J].
林全玲 ;
胡智强 .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55-58
[6]   论民法上的注意义务 [J].
屈茂辉 .
北方法学, 2007, (01) :22-34
[7]  
现代公司机关权力构造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梅慎实著, 1996
[8]  
The Theory of the Firm as Governance Structure: From Choice to Contract[J] . Oliver E. Williamson.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 2002 (3)
[9]  
The New Economic Theory of the Firm: Critical Perspectives from History[J] . Stanford Law Review . 1989 (6)
[10]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J] . Armen A. Alchian,Harold Demsetz.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7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