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实践过程——基于P县砂石盗采治理的分析

被引:20
作者
吕德文
机构
[1]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法治化; 送法下乡; 法治剩余; 法律事实;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19.02.0013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基于P县砂石盗采问题治理轨迹的分析,探讨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实践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困境主要体现为法治剩余如何处置的问题,乡村治理法治化既是乡村治理机制变换的结果,亦是基层法律实践的结果。这一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一是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清理法治剩余事务,将治理痼疾转化为法律事实;二是通过乡村治权的重新调配,将执法力量援引到乡村治理实践中,使得乡村治理实践转变为依法治理的过程;三是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符合程序的绩效考核系统,将科层法治理念融入乡村治理实践中,明确法律裁决的权威性。如此,依法治理就不仅仅是国家"送法下乡"的结果,亦非现代司法理念的自然产物,而是乡村治理实践中规则之治的必然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6+168 +1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下的乡村振兴 [J].
贺雪峰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 (05) :1-7
[2]   兜底部门的运作逻辑 [J].
吕德文 .
南京社会科学, 2018, (04) :53-63
[3]   论法治剩余的行政吸纳——关于“外嫁女”上访的体制解释 [J].
桂华 .
开放时代, 2017, (02) :164-183+8
[5]   地方政府的运动式治理是如何走向“常规化”的?——基于S市市监局“清无”专项行动的分析 [J].
倪星 ;
原超 .
公共行政评论, 2014, 7 (02) :70-96+171
[6]   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 [J].
周雪光 ;
练宏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5) :69-93+243
[7]   科层法治的实践悖论:行政执法化批判 [J].
凌斌 .
开放时代, 2011, (12) :79-97
[8]   乡村法治的结构变迁与秩序困境 [J].
栗峥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51 (04) :53-59
[9]   “道成肉身”:论庭审过程中法律事实的生成 [J].
周赟 .
中外法学, 2011, 23 (03) :578-591
[10]   治理论还是法治论——当代中国乡村司法的理论建构 [J].
陈柏峰 ;
董磊明 .
法学研究, 2010, 32 (05) :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