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视角下城市存量空间密度调整优化研究

被引:4
作者
郑晓伟
机构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关键词
福利经济学; 存量空间; 密度补偿; 一般均衡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 [城市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在当前国内主要城市均已划定城市规模、锁定城市增长边界的背景下,对城市密度进行调整优化是实现存量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文章采用福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社会福利最大化和城市土地开发收益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帕累托最优为目标,构建社会福利、无谓损失与城市密度分别在有容积率控制和无容积率控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结合城市发展过程对城市存量空间密度补偿机制进行动态分析,提出未达到市场均衡密度状态的存量地区可以作为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进行密度补偿的区域;未来重点应在旧城边缘区、新城边缘区和城郊区三个圈层通过差异化的密度调整策略实现存量规划时代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及开发收益的再分配。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理论解析与实践应对 [J].
邹兵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5) :12-19
[2]   面对存量和减量的总体规划 [J].
施卫良 ;
邹兵 ;
金忠民 ;
石晓冬 ;
丁成日 ;
王凯 ;
赵燕菁 ;
郑皓 ;
林坚 ;
石楠 .
城市规划, 2014, 38 (11) :16-21
[3]   增量规划、存量规划与政策规划 [J].
邹兵 .
城市规划, 2013, 37 (02) :35-37+55
[4]  
城市密度及其形成机制:城市发展静态和动态模型[J]. 丁成日.国外城市规划. 2005(04)
[5]  
Necessity of minimum floor area ratio regulation: a second-best policy[J] . Tatsuhito Kono,Takayuki Kaneko,Hisa Morisugi.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 2010 (3)
[6]  
Analyzing building-height restrictions: predicted impacts and welfare costs[J] . Alain Bertaud,Jan K. Brueckner.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 2005 (2)
[7]   Land use and density in cities with congestion [J].
Wheaton, WC .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8, 43 (02) :258-272
[8]   Suburban minimum lot zoning and spatial equilibrium [J].
Pasha, HA .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6, 40 (01) :1-12
[9]   Urban growth controls with resident landowners [J].
Brueckner, JK ;
Lai, FC .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1996, 26 (02) :12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