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境地缘经济的空间差异及影响机制

被引:69
作者
宋涛 [1 ,2 ]
程艺 [1 ,3 ]
刘卫东 [1 ]
刘慧 [1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3]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4]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边境地区; 地缘经济; 地缘政治; 地理探测器; 一带一路;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边境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国土安全屏障和对外开放门户,深刻分析复杂地缘环境下,中国内陆边境地区的地缘经济合作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对于挖掘利用边境传统优势,促进中国边境、民族地区加速发展意义重大。在综合分析边境地缘经济理论的基础之上,搭建地缘经济分析框架,纳入本地经济、外向型经济、本地综合发展三大类指标后,系统刻画了中国边境地区的地缘经济发展及演化。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剖析了中国边境地区地缘经济空间分异的机制。研究结果发现,边境地区的地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平稳增长,空间分异明显。东北地区地缘经济的绝对优势地位逐渐下降。优势地区在空间上高度分散,呈现以东北地区的牡丹江市、内蒙古地区的包头市、新疆地区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云南广西地区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崇左市为增长极核的空间极化格局。边境地区的地缘经济主要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以及邻国发展水平、与中国展开双边贸易的合作意愿等。政策优惠指数、交通通达度、文化接近度等因素对边境地缘经济影响显著。其中,内蒙古地区、西藏地区以邻国影响为主;东北地区、新疆地区以中国政策影响为主;云南广西地区为综合因素影响。最后,文章提出复杂地缘环境下,差异化边境地区地缘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及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1731 / 174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流动性视角下边界的空间实践及其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中越边境地区X村为例 [J].
唐雪琼 ;
杨茜好 ;
钱俊希 .
地理研究, 2016, 35 (08) :1535-1546
[2]   中国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部机制 [J].
杨文龙 ;
杜德斌 ;
刘承良 ;
马亚华 .
地理学报, 2016, 71 (06) :956-969
[3]   近20年国际地缘政治学的研究进展 [J].
宋涛 ;
陆大道 ;
梁宜 ;
王倩 .
地理学报, 2016, 71 (04) :551-563
[4]   国外对地缘视野下边境地区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J].
宋涛 ;
刘卫东 ;
李玏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3) :276-285
[5]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北京市居民宜居满意度影响机理 [J].
湛东升 ;
张文忠 ;
余建辉 ;
孟斌 ;
党云晓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8) :966-975
[6]   中国县域国土空间集约利用计量测度与影响机理 [J].
李广东 ;
方创琳 .
地理学报, 2014, 69 (12) :1739-1752
[7]   欧美地缘经济理论发展脉络及其内涵特征探析 [J].
李正 ;
陈才 ;
熊理然 .
世界地理研究, 2014, (01) :10-18
[8]   关于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思考 [J].
陆大道 ;
杜德斌 .
地理学报, 2013, 68 (06) :723-727
[9]   南亚地缘环境的空间格局与分异规律研究 [J].
胡志丁 ;
葛岳静 ;
鲍捷 ;
于伟 .
地理科学, 2013, 33 (06) :685-692
[10]   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下的经济危机可能性模拟 [J].
熊文 ;
王铮 .
世界地理研究, 2012, 21 (04) :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