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的法社会学:溯源与创新

被引:5
作者
季卫东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2] 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
关键词
沟通; 涵义; 自创生; 他者指涉; 语言博弈; 第三方评判; 秩序的反转图形议论的双重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2 [法律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本文从结构—功能范式的自创生转向的角度考察了社会系统理论从行为到沟通的演变,揭示了语言社会学派崛起的重要意义。通过卢曼改变对法律推理中利益衡量的态度以及提出"他者指涉"概念等学说修正的动向,发现法律议论形成双重结构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并认为他者指涉以及参照环境进行的语言博弈或许使法律系统远离平衡态,在这种场合有可能导致制度创新。在这里,秩序的反转图形以及第三方评判机制的合理设计具有决定性意义。为此,我们需要在不断生成的社会系统、不断建构的法律秩序的视野里重新探索法社会学的研究范式,把程序指向的法律议论作为切入点和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议论 [J].
季卫东 .
法学研究, 2019, 41 (06) :32-49
[2]  
法社会学理论范式的拓展:从“冲突/共识”模式到“议论的法社会学”[J]. 杨帆.北大法律评论. 2017(01)
[3]   中国式法律议论与相互承认的原理 [J].
季卫东 .
法学家, 2018, (06) :1-15+191
[5]   法律议论的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 [J].
季卫东 .
中国法学, 2015, (06) :25-41
[6]   多数满意规则的一般陪审团概率及其极限 [J].
胡毓达 .
高等数学研究, 2016, 19 (01) :20-24
[7]   “自创生”系统论法学:一种理解现代法律的新思路 [J].
陆宇峰 .
政法论坛, 2014, 32 (04) :154-171
[8]  
作为法律系统核心的司法——卢曼的法律系统论及其启示[J]. 泮伟江.清华法治论衡. 2009(02)
[9]   程序的价值视角——对季卫东先生《法律程序的意义》一文的质疑 [J].
郑春燕 .
法学, 2002, (03) :20-25
[10]   行动论、系统论和功能论──读帕森斯《社会系统》 [J].
于海 .
社会, 1998, (03)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