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主体互动的缺失与回归

被引:26
作者
谭天美
范蔚
机构
[1]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校本教研; 主体互动; 互动理性; 生活世界; 教研自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37.2 [];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工具理性膨胀和科技理性控制以及由此导致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使当前校本教研主体得不到应有关注,校本教研实效不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教研主体及其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校本教研应是以教师为主体使其走向自由和自觉的交往互动过程。校本教研主体互动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助推器,是加强教研主体间相互理解和提升校本教研实效的基本策略。主体互动理性确立、主体互动空间达成、主体互动行为协调是实现校本教研主体互动的基本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对商务英语教学理念的全面论述——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 [J].
麻建学 .
中国教育学刊, 2015, (10) :117-117
[2]   教师发展的客体性异化与主体性回归 [J].
伍叶琴 ;
李森 ;
戴宏才 .
教育研究, 2013, 34 (01) :119-125
[3]   校本教研组织行为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J].
高翔 .
中国教育学刊, 2011, (03) :44-46
[5]   教研体制结构的完善与校本教研主体发展 [J].
王俊礼 ;
阳朝 .
教育探索, 2009, (07) :143-144
[6]   教师主体性:校本教研应有之义 [J].
葛孝亿 .
现代教育科学, 2009, (04) :35-36+22
[7]   “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从霍克海默到马尔库塞再到哈贝马斯附视频 [J].
崔永杰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6) :68-73
[8]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 [J].
王凤才 .
理论学刊, 2003, (05) :38-41
[9]   普通高中基层弹性教研组织的建构 [J].
李继良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17) :33-37
[10]   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J].
余文森 .
教育研究, 2003, (04) :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