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正本”对“技术物体”的概念延续与超越——解释学视域中技术使用对技术存在的影响

被引:2
作者
张廷干
机构
[1]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技术物体; 技术正本; 解释学; 技术使用; 技术存在;
D O I
10.13916/j.cnki.issn1671-511x.2010.03.004
中图分类号
N02 [科学的哲学原理];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8 ;
摘要
技术人造物及其存在方式和使用蕴涵着大量关于技术知识的哲学问题。"技术物体"是西蒙栋用以揭示技术本质的重要概念,其内涵不仅弱化技术使用对于技术物体进化乃至技术存在方式的作用,而且把技术从使用者的主体意向性、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关系中剥离出来,遮蔽了技术物体的伦理价值和意会知识的根本作用。"技术正本"概念超越了"技术物体"并修正了用技术物体概念研究技术知识及其进化路径的缺陷与不足:把技术的使用、使用主体的"前理解"、社会文化等因素置入对技术的理解之中并凸显技术的进化生成、共享消费和伦理价值等技术本体论承诺的三种基本存在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126 +1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西蒙栋的技术物体评析 [J].
郑雨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 25 (04) :30-35
[2]   论技术使用者的三重角色 [J].
陈凡 ;
陈多闻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9, 26 (02) :49-53+112
[3]   现象学技术哲学:从本体走向经验 [J].
陈凡 ;
傅畅梅 .
哲学研究, 2008, (11) :102-108
[4]   技术设计: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论域 [J].
乔瑞金 ;
张秀武 ;
刘晓东 .
哲学动态, 2008, (08) :66-71
[6]   人造物、意向性与生活世界 [J].
舒红跃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 (03) :83-85+99+112
[7]   论技术实在 [J].
肖峰 .
哲学研究, 2004, (03) :72-79+96
[8]   从表达问题看默会知识 [J].
郁振华 .
哲学研究, 2003, (05) :51-57
[9]   论消费及其演化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J].
吕乃基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 (04) :30-34
[10]   技术知识:国外技术认识论研究的新进展——荷兰“技术知识:哲学的反思”国际技术哲学会议述评 [J].
陈凡 ;
朱春艳 ;
邢怀滨 ;
马会端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 (05) :91-94